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物质,它占据着地球表面的70%以上,并且是生命的必需品。而水的密度相信大家都知道,是1克/立方厘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20℃下的水密度,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水的密度却不是1。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密度:密度就是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通常用ρ表示。密度是一个常量,与物质的量以及状态无关。因此,不管物质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密度都是一个值。
那么,水的密度不等于1的情况是如何出现的呢?其实只要调整水的温度或者溶解一些物质,就能改变水的密度。例如,冰水密度约为0.92克/立方厘米,而海水在压力、温度、盐度不同的情况下,密度也会有所变化。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水会表现出一些惊人的特性。
例如,我们知道许多海洋动物身体里都有一些协助它们漂浮的气囊,例如章鱼的鱼囊和海胆的棘管。事实上,海洋生物中的许多精妙设计都与水的特性有关。例如,同样是鱼,锤头鲨就是因为体积庞大而没有漂浮构造而被迫一直往下沉,而大多数的鱼都通过气囊实现漂浮。
但是,你知道吗?除了这些气囊,还有一些生物体的密度比水更大,但仍能漂浮在水面上。例如,绵羊鲨就拥有了很大的皮下浮肿,这些浮肿里面有一些非常致密的油脂,这些油脂就是让它们能够漂浮的原因。
而相应的,有一些生物体的密度反而小于水,例如海豚、鲸鱼等,它们的骨骼比较空洞,而且身体体积大,加上皮下的气囊,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水的密度不等于1是因为其它物质的存在,这也带来了一些奇妙的生物现象。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水密度的知识,可以多做一些实验或是观察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