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578—1648)字伯鲁,号寅庵,直隶(今河北)人,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是南明最后两位权臣之一,历险失意,终生“散居名山”。他一生的学问追求和追求的奋斗精神,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范和品质。
临危不惧,勇于担任权臣,曾两度为东林党张居正和魏忠贤的幕僚。但宋濂并没有迷失自己的学问追求,他在延禧宫中仍不忘以儒者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读,写下了大量兼具思想深刻和文化内涵的《寅庵文集》,享有“明代最重要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之一”的称号。
宋濂所倡导的学术风气深受后人推崇,他主张“读书须用心,怠惰无所从成”,“不忘元气者,无以立志。不愧仁义者,无以立身。不充门户者,无以立家。不清洁己身者,无以立心。”在他看来,学问乃是求真务实的过程,应该具有笃实的学风和务实的品格。
因此,宋濂的一生精益求精,总结成了他所倡导的“笃实意识”和治学方法,他的学问追求更加明确,更加坚定。这种“笃实”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后人,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让他们认识到了做学问、做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