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历自然离不开农历。在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受到四季变化和贡献决定农作物种植和收获时间,形成了以月亮运行周期为基础的中国农历。根据月亮运行周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节气,以及吉日、凶日等。所以古代中国人十分看重黄历,认为黄历是可以掌控命运的重要工具。
最早的黄历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唐武德年间,六典史官唐颙编纂了律历考成书。后来,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在唐颙的基础上对黄历进行了重要改革,引进了逢余六十重复一次的“六十花甲”和复杂的计算方法,推出了加倍平气、夏温、不定期五虚等能精确预测日月运行的方法,直到清朝中期黄历仍在使用郭守敬的计算方法。
黄历不仅仅是民间的工具,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活动中,黄历传统上是预测天气、降雨和莫大喜事的好日子。例如农民在仲春季节根据黄历的“仆信三候”和“虎复唤神”等命名规律来翻田;年节中,人们也会根据黄历中“开门纳神”等吉日成行吉祥活动。而现代社会,黄历也被发展成了一个应用程序。类似的应用也在日本等其他有农历传统的国家发展,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