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四月初五日前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和历史渊源。
据历史记载,清明节最早为古代帝王祭祖的日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清明节的起源也有一段悲惨的故事。据史书《春秋左传》记载,周悼王在位时,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他想推行新政,振兴王朝,但受到官僚阶级的极度反对。后来,他强行推行变法,结果被官僚们联合推翻,国家陷于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当悼王失去了国家和生命后,他的臣子们为了祭奠悼王,便在春天的某一天举行了祭祖和扫墓活动,这一天就成了清明节。
此外,清明节的由来也和古代五帝之一的轩辕黄帝有关。相传,在黄帝的时代,他曾经亲临晋江岸边,发现有农民在那里烧火做饭,旁边却殉葬了一位身穿黄衣的女子。黄帝十分哀伤,并下诏道:“五谷不登,百姓饥饿,汝等官员无所作为,唯知征收重税,肆意妄为。我要设立清明节,让老百姓放心工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无论是哪种说法,清明节都是带有祭祀扫墓的意义。因此,此节日前后,人们会带上鲜花和食物,去扫墓祭祖。同时,在寒食节期间,人们还要注意禁火,开展一系列与消费无关的文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等,以表达对先祖的尊重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