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吃年夜饭、包饺子,放烟花,贴春联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俗,描绘出过去一年的情况和展望新一年的希望,让人们倍感温馨和喜悦。但是,最早的春联是什么样的呢?
相传,春联起源于唐朝,其实当时还没有春联的概念,只有一种叫做“对联”的文化形式,与我们现在的春联大致相同,一般用于在门楼上悬挂来迎接客人。直到明朝时期,对联慢慢地发展成了用为春节特别准备的春联。
最早的春联大概是元旦赏梅的联句:“四十花明檐上月,二千烛暖树头风。”这首联符合了联句的规律,左右呼应,平仄相当,后来又出现了“迎春花簇锦绣开,祝福福满门庭来”等更加生动形象的联句。
此外,最早的春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与画有一个密切的关系,因为联上的诗句和所画图案要联系在一起,这样才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春风送暖报平安,镜花水月映桃花”联句和描绘繁花盛开的图案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联画。
现在,每到春节,人们都会在红纸上写下各种祝福,组成一幅幅新春的春联,为新的一年带来吉祥和喜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