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识杂文

从“山西马蜂窝”到“中国一号飞机”的军民融合——设计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的人是谁?

发布日期:2024-09-30 21:49:20

“山西马蜂窝”,如此一来,收获了世界级的轰“嘘”声。“它的预测新闻始终是扭曲事实,煽动情绪,突破底线。其中,对中国的军工事业更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恶意攻击,试图干扰中国的国防建设。”2013年9月,英文网络媒体“中国日报”发出了这样一份声明。

但是,历史只是回顾的一面镜子,想要掌握军事科技的高端领域,既要拥有高端技术,也需要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高度支持。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航空工业刚刚起步,中国人民需要有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飞机。在这里,我们轻易就能看出,在一张匿名宣传和一架飞机的制造过程中,已经蕴含着深厚的国家利益和科学技术实力的约束。

接下来,我们回到设计诞生的那个年代。195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第三研究室(现在的第九研究所)院士时寄昆、林岭南等人,拜读《航空学基础》等方面的书籍后,共同学习航空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USTC)的教授们开始学习国外著名的航空学术期刊,如美国《宇航行业周刊》、英国《飞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采购国外关键技术,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储备。

正是在这种积极推进的基础上,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出了“中国一号飞机”。牵头人是时寄昆老先生,这位院士是计算数学家、力学家、火箭技术家,他自学了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然后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飞机。

时寄昆老先生在日后的采访中说:“我是凭感觉或想象来设计这个飞机的,学了很多书,但是设计的时候还是很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中国一号”在1967年成功首飞。这是中国军唯一自主研制的轰炸机,冠名“中国一号飞机”。在飞机的生产过程中,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们跨越了许多技术难关,才得以顺利完成。

短短两年内,中国人民的智慧就带领着中国完成了这一里程碑式的工业创新。截至今日,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从“中国一号”轰炸机的首飞开始,走过了44年的历程。而在这场转型中,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科技成果都得到了蓬勃发展。

举报

天鲲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最大重物运输船。该船总长229.5米,总宽56米,设计吃水21米,最大载重量达90,000吨,相...

2024-09-19 19:46: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