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源于大约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描写的是七位被迫流亡的亲王子弟的躲藏生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经典。那么,这七子又都是哪七位呢?
第一位是赵盾的头儿赵武,他是赵国公子,人称“赵太子”;第二位是赵盾的弟弟赵胜,即赵王;第三位是魏国太子,名叫魏无忌;第四位是楚国太子,名叫楚悼王;第五位是韩国太子,名叫韩非子;第六位是燕国太子,名叫丹子,也被叫做燕丹子;最后一位则是齐国悼惠王的儿子田忌。
七子之歌共包含十四篇,每篇又分两段,一共28段,是中国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诗歌巨著。七子之歌所描写的不仅仅是这七位王子的遭遇,更是当时各国战乱不安时代的写照,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七子之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激扬文字的背后是对道德观念,家族观念等整个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强烈呼应。也正是这些时代特征,才使得七子之歌的人文价值和文化价值独尊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