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是中国古代通信方式,是作为边防军事重要防备措施之一而建设的。烽火台起源于东周时期,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烽火台的作用主要是起于侦察和在战争中传递军情的重要工具。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典故与烽火台有关。比如《三国演义》中描写曹操在赤壁一役时纵兵火,烧掉知觉不及的周瑜的八百里江山,颇有些“无烽寸阴”的感觉。又比如《西游记》中的拦路狮子精曾经抢占烽火台,与孙悟空周旋,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今天,一些古代烽火台矗立在我们的面前,向我们讲述着千百年前那些历史的故事,引领我们重温古老的历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火台也蕴含着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烽火台的形态也因时代而异,早期多为堆砌的石墩或土筑土高台,到了唐代则开始造砖石结构烽火台。明清时期烽火台的慨貌更加恢弘,比如云南省大姚县广南镇的“五凤楼”烽火台,高约15米,墙体厚约1.5米,底座方形,上部为八角形,十分宏伟。